發表文章

腰酸背痛?「躺姿扭轉式瑜珈」伸展背部和脊椎還能釋放壓力!

圖片
 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久坐、久站以及搬重物,長期下來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,這些危害包括腰酸背痛、肥胖、下肢 靜脈曲張 、頸椎病等。所以除了每個小時要起身走動一下,活動筋骨之外,也可以透過簡單的瑜珈動作「躺姿扭轉式」,讓背部、脊椎可以得到伸展,並放鬆我們的肌肉,還能幫助我們雕塑腰線! 「躺姿扭轉式瑜珈」雕塑腰線、 消除疲勞! 對於久坐、久站族來說,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,很容易導致肌肉僵硬,最後產生酸痛的問題,透過「躺姿扭轉式」的瑜珈伸展動作,能夠有效放鬆我們緊繃的肌肉,還能收髖關節、舒展我們的骨盆、雕塑我們的腰線。 其中這個動作也會有扭轉脊椎的部分,當我們在軀幹旋轉時,因為消化和排泄器官(包括肝臟,腎臟和脾臟)受到壓縮,會促使器官釋放毒素和代謝廢物,讓我們身體也更健康! 瑜珈老師教你 「躺姿扭轉式瑜珈」 , 紓壓助眠放鬆身心 ! 初學 可以停 留 5~10 個深呼吸,再進行換邊的訓練! 1. 我們先來到平躺的姿勢 2. 彎曲一個膝蓋,並保持彎曲膝蓋同一邊的肩膀貼地 3. 慢慢的用對側手扶著彎曲的膝蓋,倒向另一隻腳的上方形成交叉狀 4. 保持彎曲腳的同一邊肩膀貼地,會感受到身側有拉伸的感覺,頭可以扭向對側邊,並停留 5~10 個深呼吸 5. 恢復到起始姿勢,用腹部的力量將身體跟腳慢慢抬回來,回到初始狀態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 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154042

3個NG行為讓你走不動! 你中了幾項?

圖片
  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,而行動能力會因為「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」、「不正確的飲食觀念」和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」3行為,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,流失大量肌肉,讓你提前進入行動危機。   危險行為1 、 莫名痠痛,貼貼布、買護膝就解決? 邁入中年,身體老是出現痠痛、疲勞及無力感,也開始有打不開瓶蓋、腳步沉重、步伐變慢等狀況。根據研究,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,其中15%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。 然而,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,用貼布、護腰、護膝產品就想解決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,光用貼布、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問題根本。 若身體長期有痠痛、無力的狀態,應就醫排除其他疾病後,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、骨骼支撐或關節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。   危險行為2、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、奶類?   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,因此減少肉類、奶類的攝取;到了老年,更因為牙口不好、食慾不佳,或擔心肉類油脂含量多,使得飲食進入全素狀態,但錯誤的飲食觀念,是導致鈣質和蛋白質嚴重攝取不足的元凶。 陳榮邦提醒,隨著年齡增長,基礎代謝率減緩,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,但蛋白質的攝取量卻應該要增加。若因為牙口不好,建議應增加牛奶飲用頻次,因為牛奶除提供優質蛋白質,其中乳清蛋白更是肌肉重要胺基酸來源,有助於肌肉生長、增強體力。   危險行為3、散步、遛狗、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?   人過了50歲之後,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。陳榮邦說,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動,只好選擇輕量運動,每天散步、遛狗,周末偶爾騎腳踏車、爬山,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。 陳榮邦呼籲,有氧運動才能有效的提升心肺功能、增加基礎代謝率,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,建議熟齡族進行有氧運動後應搭配肌力訓練,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。 (常春月刊/編輯部整理、文章授權提供/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 黃慧玫、諮詢專家/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 陳榮邦 )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 https://www.ttvc.com.tw/-a-10044.html

X光看不到的骨折!每十個患者就有一個「隱匿性骨折」 4種原因最常見

圖片
  家中老人家最怕跌倒、撞擊造成 骨折 ,但其實有些骨折可能是當下連醫師看不出來的,被稱作「隱匿性骨折」。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解釋:「每十個骨折就有一個看不出來其實是正常的,因為受限於醫療影像設備的解析度限制,在第一時間沒有辦法被診斷,但在回診追蹤的X光才發現骨折修復時的新骨頭。」 X光也會照不出骨折!車禍一個月腳還是很腫很痛 應思漢分享臨床上的經驗,曾有一名69歲的游太太一個月前因爲小車禍被機車壓到左腳,疼痛到無法走路,緊急送到某醫院急診。雖然X光看起來並沒有骨折,但是腳踝非常腫且有瘀青,急診醫師建議用石膏保護治療。 游太太想說沒有骨折的話打石膏非常麻煩,加上之後要去參加廟會活動,於是沒有打石膏,拿了痠痛藥膏就回家。兩週後雖然瘀血慢慢退去,左腳仍然非常腫痛且依然行動不便。一個月後因為疼痛才又到豐榮醫院就診,結果重拍X光看出了腳掌骨折的痕跡。 骨科醫師應思漢告訴游太太:「你的左腳叫做『 隱匿性骨折 』!」而這樣的個案在門診並不少見。 隱匿性骨折 (Occult fractures) :是指在影像檢查上難以被看出來的骨折。常見於老人與小朋友的肢體創傷,在某些運動員或是勞動族群中也很容易被忽略。 醫學再先進也有極限!回診才發現修復時的新骨頭 只是為什麼明明有骨折會檢查不出來?應思漢說明:「受限於醫療影像設備的先天限制,這類骨折在X光片會看不出來,甚至某些情況下就算是做電腦斷層(CT scan)都可能無法確定是否骨折。」 除了透過主觀疼痛的感受以及醫師的理學檢查外,根本無法用一般的X光來找出證據。這些骨折在第一時間不容易被診斷,卻在第一個月甚至第二個月回診追蹤的X光,看到出現骨折修復時的新骨頭,才確定先前的受傷是「隱匿性骨折」。 手掌舟狀骨骨折2-3成屬於隱匿性骨折! 根據文獻的報告指出,縱使是在良好的設備下,有將近二到三成的手掌舟狀骨骨折屬於隱匿性骨折,也就是X光根本看不出來;而膝蓋周邊的部位,只有約八成五的骨折能在第一時間正確被診斷出來。 在許多骨科急診的患者當中,能立即被影像檢查發現的骨折約在九成到九成五之間。應思漢強調:「十個骨折就有一個看不出來其實是正常的,這也說明了回診追蹤的重要性!」如果想要及早診斷,避免發生隱匿性骨折,在臨床上可以選擇磁振造影 (MRI)以及核子醫學檢查 (nuclear medicine studies) 。 及早診斷隱匿性骨折  用石膏、

關節痛看哪科?醫師一次說明白骨科、復健科、免疫風濕科怎麼選

圖片
  「關節痛要看哪一科?」對於不熟悉醫療分類的民眾來說,在選擇骨科、復健科、免疫風濕科時,常會茫然不已。如果跑錯科別,延誤治療、拉長生病時間,對於預後大大不利。風濕病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,常見有關節痛的問題,包括了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。「這幾種疾病引起的關節痛,原因都不太一樣,但是大部分患者無法分辨,甚至連續疼痛幾個月都無法確診。」 蔡世滋舉例,他曾遇到病患因為全身多處關節疼痛腫脹,日常活動舉步艱難,到骨科、復健科及內科求診,都未能得到改善,一度病情惡化得倚賴輪椅行動。「最後才發現病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,但是這段不斷看醫師又找不到疾病原因的過程,是非常痛苦的。 有家庭醫師協助轉診,少走冤枉路 蔡世滋指出,想要少走冤枉路,首先建議要有一名熟悉自己家族史的家庭醫師。「通常診所的家醫科醫師可以擔任這個角色,他了解你的家族史,以及你部分的日常習慣、疾病史,由家醫師來協助選擇科別,能夠少掉很多看錯診的麻煩。」 3 種關節炎可以用症狀、部位、發病時間簡單做區分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 過敏 免疫風濕科醫師曹彥博指出,除了交由專業家醫科醫師協助,病人也可以留意自己的疼痛部位、時間或是其他症狀,藉此來協助醫師快速判斷疾病原因。 1.退化膝關節炎常見於年紀大者、膝蓋等大關節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,主要是因為關節「使用年限」已到而造成。韌帶、肌腱長期不當或是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,進而影響到軟骨,久而久之硬骨也開始磨損。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好發於膝關節、髖關節、腰部等。 曹彥博表示,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,在活動時會感到疼痛,停下來之後疼痛就緩解了;且疼痛位置多半為單一關節。 另外,如果工作會過度使用關節、肥胖、關節曾有舊傷、都是容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。治療退化性關節炎,可以到骨科就診,並搭配復健科一同治療。    2.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多關節、小關節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,確切成因還不清楚,發病的原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,造成發炎反應,而且不治療、骨骼可能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,同時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。 曹彥博分析,相較於退化性關節炎,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出現在手指等小關節,且發病時是多發性的,也就是非常多的關節一起感到疼痛;這種疼痛感在早上起床時最嚴重,但是在開始行動後就有所緩解。 「所以我們常跟病人說,退化性關節炎在

增強5倍免疫力、同時提高代謝,就來這一杯

圖片
  科學家研究發現,身體在遇到發燒、疲勞、外傷、飢餓、感染、出血、壓力等狀況,造成身心負荷時, 細胞中的蛋白質會因受傷而產生結構異常,引發細胞的功能障礙,甚至死亡。身體為了避免繼續受損, 就會產生「熱休克蛋白」,阻礙更多異常蛋白質生成,同時修復已生成的異常蛋白質。 結果,細胞比以前更加強壯,身體也更健康了。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指出,當人體體溫上升1℃並開始發汗,免疫力可暫時提升5~6倍。 因此,提高體溫就是增強免疫力、遠離疾病的關鍵。石原結實並提出三大提升體溫的方法: 1 一星期泡兩次熱水澡 熱休克蛋白會在身體升溫的一天後開始增多,兩天後會達到高峰,四天後則會開始減少。因此,一周泡兩次熱水澡,可以幫助維持體內的熱休克蛋白數量。 2 薑黃素、辣椒素 生薑、枸杞中的薑黃素和辣椒的辣椒素,都能刺激熱休克蛋白生成,能夠促進健康。 3 運動習慣 運動可以刺激熱休克蛋白產生,幫助提高體溫和免疫力。人體40%的重量是肌肉組成, 而40%的體溫是由肌肉產熱而來,因此若肌肉活動量不足,就會導致體溫降低。 石原結實指出,從事肌肉運動而喚醒的肌肉細胞代謝活性,可以持續12~72小時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OTBuQ28DY4

橘子緩升糖、防動脈硬化,飯前吃飽足又防脂肪堆積

圖片
  冬 天是吃橘子的季節,橘子香甜好吃,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之一。因為酸酸甜甜的滋味,橘子容易吃過量而使人攝取過多的糖分而發胖,然而,如果選對時間吃,橘子就會變成減肥小幫手,比如橘子果瓣上的白膜,不只營養,近年更發現橘子有加強代謝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。 橘子含有燃脂成分 ─ 川陳皮素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,橘子含有一種名為「川陳皮素」(nobiletin)的類黃酮物質能防止脂肪累積在肝臟裡。川陳皮素之所以能降低脂肪堆積,是因為它能活化一種與燃燒脂肪相關的基因,同時抑制一種會產生脂質的基因。 另外,研究團隊還發現一種在石榴中發現的柚皮素(Naringenin),可以預防肥胖與其他代謝症候群的症狀,而川陳皮素的功效與柚皮素相比還強大10倍,另外,川陳皮素還能預防動脈粥狀硬化。 透過動物研究,川陳皮素能降低老鼠動脈硬化機率,進而降低中風、急性心肌梗塞風險。書田診所營養師陳韻帆接受《蘋果即時》採訪時表示,橘子果瓣上的白膜含有豐富的川陳皮素,建議吃橘子時不要撕掉果肉表面的白膜,連果肉一起吃。 橘子的膳食纖維、果膠能吸收脂質,減緩血糖濃度上升 橘子的減肥功效還表現在富含膳食纖維與果膠這點,膳食纖維不會被人體消化,又能吸收膽固醇,如果纖維攝取足夠的話,因為它不會被消化酵素分解,便能妨礙膽固醇被吸收進體內,同時與膽固醇一起透過排泄帶出體外。 至於果膠,它可以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,使餐後血糖不會急劇上升,防止血糖飆升時轉化為脂肪堆積的情形。 橘子熱量低,在餐前吃可增加飽腹感、減少熱量攝取 因為橘子酸甜可口,總讓人誤會熱量頗高,事實上,橘子的熱量是常見水果中較低的,每100公克的橘子僅44大卡左右,低於香蕉、蘋果、火龍果等水果。 只是因為橘子吃食方便,加上酸甜好吃,容易讓人不小心吃太多而攝取過多糖分和熱量,導致發胖。建議選在飯前吃橘子,橘子富含水溶性纖維會吸水膨脹,增加飽足感,達到控制食慾效果,能有效減肥。根據國健署建議,一天可吃兩分拳頭大的水果,所以一天可以吃兩顆左右的橘子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edh.tw/article/26102

健走、慢跑膝蓋痛?專家5步驟強化踢力減緩膝蓋老化

圖片
  抬起下半身的力量—「踢力」 讀到這裡,各位是否已經了解身體哪些肌肉不足,會引發膝蓋痛了呢 ?體型會隨著年齡改變,漸漸地也會有鬆弛的問題吧?以下半身來說最顯眼的就是「膝蓋」、「臀部」、「腹部」,上半身則是「胸」、「上臂」、「頸部、臉頰、嘴角、眼尾」,這些部位都很明顯與年輕人不同,日常動作也不像年輕時那麼流暢,相信很多人連早上起床都覺得很吃力吧。但是只要有能夠俐落抬起下半身的肌力,自然就能夠順利抬起上半身。 這時的關鍵就是「踢力」。有時膝蓋光是將腳尖伸進運動鞋並以後腳跟踩下就會痛,有時光是要拆掉綁得很牢固的鞋帶也會痛。不管是哪一個動作,其實都需要「踢力」。如果現在已經會膝蓋痛的話,請警告自己,身體老化的速度已經變快了,所以更需要鍛鍊。 強化「踢力」的5種動作 藉動作找出「踢」會用到的肌肉 1.用手扶在桌子或牆壁並稍微彎腰,雙腳一前一後且後腳跟都稍微抬起,前腳的腳趾與根部壓住 地板的同時,施加往後的力道(位置不變)。後腳則要反過來施加往前的力道,藉此在位置不變的情況下,讓雙腿互相拉扯。 將前腳想像成掃把,就好像「要壓住地面以掃掉極細垃圾」的感覺,腳趾不要彎曲,要確實伸展,並以趾腹貼住地板。趾腹無法貼住地板的人,就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伸展腳趾吧。後腳跟則與【鍛鍊3】相同 。 2.這次要稍微抬高前腳背試試看。相信各位愈來愈能感受到小腿肚、大腿後側(膕繩肌)與臀部的用力了吧?骨盆過於反折或過低時,可能較難搞清楚施力部位,所以請多嘗試不同的角度吧。 3.前腳稍微往後下壓,然後進一步抬高腳背、壓緊腳趾,讓身體的施力互相拉扯。 4.接下來讓雙腿並排,確實抬高腳背,【鍛鍊1】介紹的絞盤機制就會發揮作用,抬起腳心。 5.最後用腳趾根部確實按壓地板,以腳趾掃地板的感覺往後方踢起。 雖然這組動作不太像運動,運動量卻相當大。腳掌會相當用力,踢的時候會伸展腳底肌肉(按壓得愈用力,伸展感就愈強),帶來「縮伸」的效果,喚醒「踢」要用到的肌肉神經迴路。接著藉「踢」強化身體後側的肌肉。 完成這項運動後,就拍影片確認走路的樣子,百分之百會發現毫無困難地加寬步幅了。因為這個運動讓趾腹熟悉「踢」的感覺,喚醒了天生的「彈簧」。 健行與慢跑會造成膝蓋更痛或是腿變粗,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「踢」,一直以來都採取錯誤走法或跑法所致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