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0的文章

3個NG行為讓你走不動! 你中了幾項?

圖片
  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,而行動能力會因為「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」、「不正確的飲食觀念」和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」3行為,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,流失大量肌肉,讓你提前進入行動危機。   危險行為1 、 莫名痠痛,貼貼布、買護膝就解決? 邁入中年,身體老是出現痠痛、疲勞及無力感,也開始有打不開瓶蓋、腳步沉重、步伐變慢等狀況。根據研究,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,其中15%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。 然而,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,用貼布、護腰、護膝產品就想解決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,光用貼布、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問題根本。 若身體長期有痠痛、無力的狀態,應就醫排除其他疾病後,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、骨骼支撐或關節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。   危險行為2、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、奶類?   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,因此減少肉類、奶類的攝取;到了老年,更因為牙口不好、食慾不佳,或擔心肉類油脂含量多,使得飲食進入全素狀態,但錯誤的飲食觀念,是導致鈣質和蛋白質嚴重攝取不足的元凶。 陳榮邦提醒,隨著年齡增長,基礎代謝率減緩,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,但蛋白質的攝取量卻應該要增加。若因為牙口不好,建議應增加牛奶飲用頻次,因為牛奶除提供優質蛋白質,其中乳清蛋白更是肌肉重要胺基酸來源,有助於肌肉生長、增強體力。   危險行為3、散步、遛狗、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?   人過了50歲之後,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。陳榮邦說,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動,只好選擇輕量運動,每天散步、遛狗,周末偶爾騎腳踏車、爬山,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。 陳榮邦呼籲,有氧運動才能有效的提升心肺功能、增加基礎代謝率,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,建議熟齡族進行有氧運動後應搭配肌力訓練,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。 (常春月刊/編輯部整理、文章授權提供/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 黃慧玫、諮詢專家/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 陳榮邦 )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 https://www.ttvc.com.tw/-a-10044.html

X光看不到的骨折!每十個患者就有一個「隱匿性骨折」 4種原因最常見

圖片
  家中老人家最怕跌倒、撞擊造成 骨折 ,但其實有些骨折可能是當下連醫師看不出來的,被稱作「隱匿性骨折」。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解釋:「每十個骨折就有一個看不出來其實是正常的,因為受限於醫療影像設備的解析度限制,在第一時間沒有辦法被診斷,但在回診追蹤的X光才發現骨折修復時的新骨頭。」 X光也會照不出骨折!車禍一個月腳還是很腫很痛 應思漢分享臨床上的經驗,曾有一名69歲的游太太一個月前因爲小車禍被機車壓到左腳,疼痛到無法走路,緊急送到某醫院急診。雖然X光看起來並沒有骨折,但是腳踝非常腫且有瘀青,急診醫師建議用石膏保護治療。 游太太想說沒有骨折的話打石膏非常麻煩,加上之後要去參加廟會活動,於是沒有打石膏,拿了痠痛藥膏就回家。兩週後雖然瘀血慢慢退去,左腳仍然非常腫痛且依然行動不便。一個月後因為疼痛才又到豐榮醫院就診,結果重拍X光看出了腳掌骨折的痕跡。 骨科醫師應思漢告訴游太太:「你的左腳叫做『 隱匿性骨折 』!」而這樣的個案在門診並不少見。 隱匿性骨折 (Occult fractures) :是指在影像檢查上難以被看出來的骨折。常見於老人與小朋友的肢體創傷,在某些運動員或是勞動族群中也很容易被忽略。 醫學再先進也有極限!回診才發現修復時的新骨頭 只是為什麼明明有骨折會檢查不出來?應思漢說明:「受限於醫療影像設備的先天限制,這類骨折在X光片會看不出來,甚至某些情況下就算是做電腦斷層(CT scan)都可能無法確定是否骨折。」 除了透過主觀疼痛的感受以及醫師的理學檢查外,根本無法用一般的X光來找出證據。這些骨折在第一時間不容易被診斷,卻在第一個月甚至第二個月回診追蹤的X光,看到出現骨折修復時的新骨頭,才確定先前的受傷是「隱匿性骨折」。 手掌舟狀骨骨折2-3成屬於隱匿性骨折! 根據文獻的報告指出,縱使是在良好的設備下,有將近二到三成的手掌舟狀骨骨折屬於隱匿性骨折,也就是X光根本看不出來;而膝蓋周邊的部位,只有約八成五的骨折能在第一時間正確被診斷出來。 在許多骨科急診的患者當中,能立即被影像檢查發現的骨折約在九成到九成五之間。應思漢強調:「十個骨折就有一個看不出來其實是正常的,這也說明了回診追蹤的重要性!」如果想要及早診斷,避免發生隱匿性骨折,在臨床上可以選擇磁振造影 (MRI)以及核子醫學檢查 (nuclear medicine studies) 。 及早診斷隱匿性骨折  用石膏、

關節痛看哪科?醫師一次說明白骨科、復健科、免疫風濕科怎麼選

圖片
  「關節痛要看哪一科?」對於不熟悉醫療分類的民眾來說,在選擇骨科、復健科、免疫風濕科時,常會茫然不已。如果跑錯科別,延誤治療、拉長生病時間,對於預後大大不利。風濕病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,常見有關節痛的問題,包括了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。「這幾種疾病引起的關節痛,原因都不太一樣,但是大部分患者無法分辨,甚至連續疼痛幾個月都無法確診。」 蔡世滋舉例,他曾遇到病患因為全身多處關節疼痛腫脹,日常活動舉步艱難,到骨科、復健科及內科求診,都未能得到改善,一度病情惡化得倚賴輪椅行動。「最後才發現病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,但是這段不斷看醫師又找不到疾病原因的過程,是非常痛苦的。 有家庭醫師協助轉診,少走冤枉路 蔡世滋指出,想要少走冤枉路,首先建議要有一名熟悉自己家族史的家庭醫師。「通常診所的家醫科醫師可以擔任這個角色,他了解你的家族史,以及你部分的日常習慣、疾病史,由家醫師來協助選擇科別,能夠少掉很多看錯診的麻煩。」 3 種關節炎可以用症狀、部位、發病時間簡單做區分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 過敏 免疫風濕科醫師曹彥博指出,除了交由專業家醫科醫師協助,病人也可以留意自己的疼痛部位、時間或是其他症狀,藉此來協助醫師快速判斷疾病原因。 1.退化膝關節炎常見於年紀大者、膝蓋等大關節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,主要是因為關節「使用年限」已到而造成。韌帶、肌腱長期不當或是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,進而影響到軟骨,久而久之硬骨也開始磨損。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好發於膝關節、髖關節、腰部等。 曹彥博表示,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,在活動時會感到疼痛,停下來之後疼痛就緩解了;且疼痛位置多半為單一關節。 另外,如果工作會過度使用關節、肥胖、關節曾有舊傷、都是容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。治療退化性關節炎,可以到骨科就診,並搭配復健科一同治療。    2.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多關節、小關節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,確切成因還不清楚,發病的原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,造成發炎反應,而且不治療、骨骼可能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,同時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。 曹彥博分析,相較於退化性關節炎,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出現在手指等小關節,且發病時是多發性的,也就是非常多的關節一起感到疼痛;這種疼痛感在早上起床時最嚴重,但是在開始行動後就有所緩解。 「所以我們常跟病人說,退化性關節炎在

增強5倍免疫力、同時提高代謝,就來這一杯

圖片
  科學家研究發現,身體在遇到發燒、疲勞、外傷、飢餓、感染、出血、壓力等狀況,造成身心負荷時, 細胞中的蛋白質會因受傷而產生結構異常,引發細胞的功能障礙,甚至死亡。身體為了避免繼續受損, 就會產生「熱休克蛋白」,阻礙更多異常蛋白質生成,同時修復已生成的異常蛋白質。 結果,細胞比以前更加強壯,身體也更健康了。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指出,當人體體溫上升1℃並開始發汗,免疫力可暫時提升5~6倍。 因此,提高體溫就是增強免疫力、遠離疾病的關鍵。石原結實並提出三大提升體溫的方法: 1 一星期泡兩次熱水澡 熱休克蛋白會在身體升溫的一天後開始增多,兩天後會達到高峰,四天後則會開始減少。因此,一周泡兩次熱水澡,可以幫助維持體內的熱休克蛋白數量。 2 薑黃素、辣椒素 生薑、枸杞中的薑黃素和辣椒的辣椒素,都能刺激熱休克蛋白生成,能夠促進健康。 3 運動習慣 運動可以刺激熱休克蛋白產生,幫助提高體溫和免疫力。人體40%的重量是肌肉組成, 而40%的體溫是由肌肉產熱而來,因此若肌肉活動量不足,就會導致體溫降低。 石原結實指出,從事肌肉運動而喚醒的肌肉細胞代謝活性,可以持續12~72小時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OTBuQ28DY4

橘子緩升糖、防動脈硬化,飯前吃飽足又防脂肪堆積

圖片
  冬 天是吃橘子的季節,橘子香甜好吃,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之一。因為酸酸甜甜的滋味,橘子容易吃過量而使人攝取過多的糖分而發胖,然而,如果選對時間吃,橘子就會變成減肥小幫手,比如橘子果瓣上的白膜,不只營養,近年更發現橘子有加強代謝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。 橘子含有燃脂成分 ─ 川陳皮素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,橘子含有一種名為「川陳皮素」(nobiletin)的類黃酮物質能防止脂肪累積在肝臟裡。川陳皮素之所以能降低脂肪堆積,是因為它能活化一種與燃燒脂肪相關的基因,同時抑制一種會產生脂質的基因。 另外,研究團隊還發現一種在石榴中發現的柚皮素(Naringenin),可以預防肥胖與其他代謝症候群的症狀,而川陳皮素的功效與柚皮素相比還強大10倍,另外,川陳皮素還能預防動脈粥狀硬化。 透過動物研究,川陳皮素能降低老鼠動脈硬化機率,進而降低中風、急性心肌梗塞風險。書田診所營養師陳韻帆接受《蘋果即時》採訪時表示,橘子果瓣上的白膜含有豐富的川陳皮素,建議吃橘子時不要撕掉果肉表面的白膜,連果肉一起吃。 橘子的膳食纖維、果膠能吸收脂質,減緩血糖濃度上升 橘子的減肥功效還表現在富含膳食纖維與果膠這點,膳食纖維不會被人體消化,又能吸收膽固醇,如果纖維攝取足夠的話,因為它不會被消化酵素分解,便能妨礙膽固醇被吸收進體內,同時與膽固醇一起透過排泄帶出體外。 至於果膠,它可以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,使餐後血糖不會急劇上升,防止血糖飆升時轉化為脂肪堆積的情形。 橘子熱量低,在餐前吃可增加飽腹感、減少熱量攝取 因為橘子酸甜可口,總讓人誤會熱量頗高,事實上,橘子的熱量是常見水果中較低的,每100公克的橘子僅44大卡左右,低於香蕉、蘋果、火龍果等水果。 只是因為橘子吃食方便,加上酸甜好吃,容易讓人不小心吃太多而攝取過多糖分和熱量,導致發胖。建議選在飯前吃橘子,橘子富含水溶性纖維會吸水膨脹,增加飽足感,達到控制食慾效果,能有效減肥。根據國健署建議,一天可吃兩分拳頭大的水果,所以一天可以吃兩顆左右的橘子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edh.tw/article/26102

健走、慢跑膝蓋痛?專家5步驟強化踢力減緩膝蓋老化

圖片
  抬起下半身的力量—「踢力」 讀到這裡,各位是否已經了解身體哪些肌肉不足,會引發膝蓋痛了呢 ?體型會隨著年齡改變,漸漸地也會有鬆弛的問題吧?以下半身來說最顯眼的就是「膝蓋」、「臀部」、「腹部」,上半身則是「胸」、「上臂」、「頸部、臉頰、嘴角、眼尾」,這些部位都很明顯與年輕人不同,日常動作也不像年輕時那麼流暢,相信很多人連早上起床都覺得很吃力吧。但是只要有能夠俐落抬起下半身的肌力,自然就能夠順利抬起上半身。 這時的關鍵就是「踢力」。有時膝蓋光是將腳尖伸進運動鞋並以後腳跟踩下就會痛,有時光是要拆掉綁得很牢固的鞋帶也會痛。不管是哪一個動作,其實都需要「踢力」。如果現在已經會膝蓋痛的話,請警告自己,身體老化的速度已經變快了,所以更需要鍛鍊。 強化「踢力」的5種動作 藉動作找出「踢」會用到的肌肉 1.用手扶在桌子或牆壁並稍微彎腰,雙腳一前一後且後腳跟都稍微抬起,前腳的腳趾與根部壓住 地板的同時,施加往後的力道(位置不變)。後腳則要反過來施加往前的力道,藉此在位置不變的情況下,讓雙腿互相拉扯。 將前腳想像成掃把,就好像「要壓住地面以掃掉極細垃圾」的感覺,腳趾不要彎曲,要確實伸展,並以趾腹貼住地板。趾腹無法貼住地板的人,就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伸展腳趾吧。後腳跟則與【鍛鍊3】相同 。 2.這次要稍微抬高前腳背試試看。相信各位愈來愈能感受到小腿肚、大腿後側(膕繩肌)與臀部的用力了吧?骨盆過於反折或過低時,可能較難搞清楚施力部位,所以請多嘗試不同的角度吧。 3.前腳稍微往後下壓,然後進一步抬高腳背、壓緊腳趾,讓身體的施力互相拉扯。 4.接下來讓雙腿並排,確實抬高腳背,【鍛鍊1】介紹的絞盤機制就會發揮作用,抬起腳心。 5.最後用腳趾根部確實按壓地板,以腳趾掃地板的感覺往後方踢起。 雖然這組動作不太像運動,運動量卻相當大。腳掌會相當用力,踢的時候會伸展腳底肌肉(按壓得愈用力,伸展感就愈強),帶來「縮伸」的效果,喚醒「踢」要用到的肌肉神經迴路。接著藉「踢」強化身體後側的肌肉。 完成這項運動後,就拍影片確認走路的樣子,百分之百會發現毫無困難地加寬步幅了。因為這個運動讓趾腹熟悉「踢」的感覺,喚醒了天生的「彈簧」。 健行與慢跑會造成膝蓋更痛或是腿變粗,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「踢」,一直以來都採取錯誤走法或跑法所致。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https:/

冬天冷颼颼,大腦打結「關機」?不是只有咖啡提神,護腦三寶記憶不卡關

圖片
冬天冷颼颼,感覺手腳冰冷,腦袋也打結了嗎?尤其,上班族年底加班一波波,感覺自己是腦衰族、腦弱族、燒腦族嗎?如果長期大腦處於「關機」狀態,小心上班精神變差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衰退。上班族保護大腦,首先要讓大腦維持精神穩定,吃對精神補給品,像是咖啡、紅藜、益生菌可以幫助甩開煩「腦」! 提神醒腦,上班族只能喝咖啡?過量可能頭痛、煩躁、噁心,以及胃部不適 提到提神醒腦,上班族馬上會聯想到喝咖啡,但是,有的人擔心咖啡飲用過多怕傷胃,有的人本身體質不適合喝咖啡,甚至有人一天喝了三杯咖啡,還是喚不醒腦袋。卻可能因為攝取過多咖啡因,反而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,包括出現常見頭痛、煩躁、噁心,以及胃部不適等症狀。 建議適量攝取咖啡因,一般人每天最好攝取低於400毫克咖啡因,也不要在短時間內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。飲食當中包括紅茶、綠茶、可樂、能量飲、巧克力、某些止痛藥,也都含有咖啡因,必需注意勿過量,才能確保沒有後遺症。 紅藜補給能量,富含膳食纖維、鈣、鐵、鎂、鋅等 如果不適合喝咖啡的人,也不妨選擇近年飲食界受到注意的紅藜。以「台灣紅藜」來說,和國外的藜麥同屬,其優點是營養相當均衡且完整,包括膳食纖維、鈣、鐵、鎂、鋅等含量均高。其中膳食纖維是一般白米飯的15-20倍。紅藜也含有優質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,適度攝取之下,除了能讓身體迅速補給能量外,也能幫助大腦不卡卡,進而增加工作效率。 但是,仍須注意勿過量食用,紅藜本身屬於熱量較高的主食類食材,攝取過量仍有肥胖的風險,建議攝取時要注意分量;此外,攝取過量也會使情緒容易受波動,讓人變得更為倦怠想睡。 益生菌輔助提高多巴胺及血清素,提供營養補給、有益記憶「不卡關」 除了咖啡、紅藜之外,上班族想在冬天腦袋不打結,還有一個好夥伴,那就是益生菌,為什麼呢?根據國立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蔡英傑博士表示,從團隊研究中發現,在益生菌當中有一種PS23益生菌菌株,能輔助提高多巴胺及血清素,並有益於神經細胞新生,有助於營養補給、維持健康,以及有益記憶「不卡關」。 不過,想讓精神好有活力的根本,除了以上三寶之外,仍然建議上班族要注意飲食均衡、維持正確生活型態,以及適當的運動,才能讓大腦保持專注、思緒清晰,提升工作效率! 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 瞭解更多: utwo.com.tw 資料來源: https://reurl.cc/bRQoAo

山藥、生薑、當歸…藥補常客竟增出血、低血糖風險!冬天進補「藥」注意3眉角

圖片
  這疫年冬天,藥如何聰明食補?! 冬夜漸長,冷風陣陣,再加上後疫情時期,許多民眾怕冬季疫情再度捲土襲來,想必已開始大啖暖呼呼且滋養心神的食補料理,有些民眾甚至是天天吃,藉此增強免疫力,調養身體。 聰明食補:藥記三眉角 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常見的飲食文化,國人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。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,大多會加入薑、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,作為調養身體之用,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,黃耆能補氣、調節免疫功能。 為保障民眾食用安全,衛福部公告「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」,例如生薑、山藥和枸杞,民眾可在賣場或超市購買,直接作為食材使用;而人參跟黃耆則屬於「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藥材」,可酌量添加在料理中,僅作為調味輔助之用,不得單一原料使用。 不過民眾常忽略這些常見中藥材的使用風險,哪些西藥會與中藥產生交互作用?要如何運用、搭配食材與中藥材?才能兼顧養生又能吃得安心,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以下三大眉角: 眉角一:留意正在服用的慢性病藥物 慢性病病人在使用藥食兩用的食材前,要留意目前使用中的藥品或保健類食品及考量自身疾病。例如服用心臟用藥(如digoxin)或降血壓藥-利尿劑(如spironolactone、amiloride、furosemide和hydrochlorothiazide等)的病人,若同時食用含甘草的料理,較容易因低血鉀而增加西藥的毒性,或減低降血壓藥的療效;其中furosemide與人參併用則可能會降低利尿效果。 另一類降血壓藥品-鈣離子阻斷劑(如nifedipine)與人參併用,恐會提高西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。 至於有服用降血糖藥(如glyburide和glimepiride)的病人,併用甘草後,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;併用黃耆、山藥等藥材時,宜注意可能會有增強降血糖的作用。 常見的抗凝血藥品(如warfarin)也宜避免與當歸、生薑和丹參等藥材併用,曾有文獻指出當歸成分中包含香豆素(coumarin),具有類似西藥的藥理作用,若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抗凝血作用,增加出血風險。 此外,使用抗血小板藥品(如aspirin和clopidogrel)的病人,長期使用當歸、川芎時,則會加重抗凝血作用,提高出血風險的不良反應。 建議服用上述藥品的病人,應留意食用含有中藥材的料理,了解潛藏的交互作用風險,食得健康。 眉角二:適量攝取食補湯、肉類或沾醬 食補湯除了中藥材外,很多

預防肌少症,一天要補充多少蛋白質才夠?專家教你這樣算

圖片
 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面臨的是高齡者的行動力隱形危機! 數據顯示, 台灣骨質密度過低、關節不適、肌肉量少 的人數高達720萬,未來 這三大問題所帶來潛在隱憂-「行動力不良」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 。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, 行動力不良通常是骨骼、關節、體力等問題合併出現導致 。骨骼、關節、體力為互動關係,三者會相互影響。研究發現, 從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,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 。 過去,大家都著重於將骨質密度低、關節不靈活、肌肉量下滑,做單一問題的討論。但近年來, 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,加入骨質密度、肌肉質量、平衡感、體脂肪量測量。 他呼籲, 熟齡族應從中壯年時就該開始重視骨骼保養、肌肉訓練,才能有效提升銀髮時期的生活品質 ,而不發生失去生活自理的機會。而如何打造健康行動力呢?聽聽專家怎麼說! 打造健康行動力STEP 1 補充足夠蛋白質 增加肌肉量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指出,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,最好 從「提升蛋白質攝取」做起 。但年長者常忽略蛋白質攝取,其原因包括: 牙口差咬不動、追隨養生蔬食,造成蛋白質食用量偏低,導致肌少症發生 。 健康熟齡族群面對肌少症的威脅, 應增加每天蛋白質攝取量,約為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取1.0~1.2公克蛋白質 ,即是 體重60公斤的健康高齡者,每天需要60至72公克的蛋白質 。 他建議,可 多吃優質蛋白質,如鮭魚、雞肉或豆類製品等 。攝取蛋白質最簡單的方法是, 每天喝2杯高鈣低脂牛奶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,即可攝取1,200毫克的鈣質和近4成5蛋白質需求量 。 黃駿豐呼籲,尤其是在 做完肌力訓練後,若馬上補充蛋白質,更能幫助肌肉生長 ,為自己的健康銀髮生活打底,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品質。 打造健康行動力STEP 2 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 提升肌耐力 許多老年人以為運動很累、運動很難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其實, 只要選適合、挑喜歡、融入生活,運動也能很簡單 。黃駿豐表示,依據門診觀察,大家普遍有做肌力訓練會變成筋肉人,或認為自己不需要做高強度的鍛鍊的觀念。 但 體能是行動力的關鍵,熟齡族除了有氧運動外,一定要搭配肌力訓練,強化肌肉,才能減少對關節、骨骼負擔 。黃駿豐說, 肌力訓練一點都不難,平時運用公園既有的器材,例如上肢牽引器、漫步機、扭腰器,就能提升肌耐力 。 大

守護長輩骨質健康!專家提醒:注意「骨事抗跌3關鍵」

圖片
 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,骨質疏鬆症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第四名, 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3倍以上,尤其對停經後婦女的影響更甚。 台灣65歲以上婦女人口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,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%,約等於乳癌3、4期的死亡率,且每年至少有2萬名髖部骨折患者,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名。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表示,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(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, IOF)調查指出,每3位50歲以上女性,就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症。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卻鮮少人注意的隱形殺手 。多 無明顯症狀,但是只要輕微跌倒,或是突遇過猛外力,就可能造成嚴重骨折 ,骨折後引發 嚴重的疼痛與行動限制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。 他進一步說明,骨組織含有兩種重要細胞,一種是蝕骨細胞,一種是造骨細胞。蝕骨細胞會分解舊的骨組織,而造骨細胞藉由原處新骨的形成,使骨頭有新陳代謝的機會。 女性體內的 雌激素可以抑制噬骨細胞的活性,降低骨質破壞與吸收 ,而 停經後,因為雌激素的缺乏,造成骨質以每年3~5%的速度急遽流失,大大增加骨折風險 。 因此,黃駿豐建議, 停經5年內的女性都要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,避免後續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狀況的發生 。 骨質疏鬆症依發生原因分為兩大類,「原發性骨質疏鬆症」(primary)和「次發性骨質疏鬆症」(secondary)。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與年齡有關,如老化、停經等 ; 次發性骨質疏鬆症則與疾病相關,如內分泌失調、腸胃道疾病、骨骼疾病、癌症、用藥等 。 常見的「原發性骨質疏鬆症」, 症狀有三:1.彎腰駝背,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,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,使脊椎前傾成駝背;2.老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,導致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;3.下背疼痛,會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 。 黃駿豐呼籲,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 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骨折的發生,一旦發生過骨折,有五成患者會再發生第2次骨折,不只伴隨急性疼痛、增加住院臥床機率及需要長期復健等,有可能影響未來生活品質,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。 骨質疏鬆症狀一旦發生便不可逆 !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是 及早檢測與藥物治療 ,不妨多加利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表的 「骨事抗跌三大關鍵--牢記骨鬆駝矮痛,保密防流不骨折」進行自我檢測 。 黃駿豐指出, 只要及早

避免運動傷害 3個步驟教你挑選正確的跑鞋!

圖片
 跑步是一種很酷的健身方式,但前提是你不會因它受傷而結束。正確的裝備、熱身、跑步後伸展,以及恰當的裝備,都是很重要的步驟。 你在考慮跑步嗎?毫無疑問,跑步是保持健康和提高心情的好方法。這不僅可以降低你患多種疾病的風險,包括心臟病、中風和2型糖尿病。 如果你的想法是減肥,跑步半小時內燃燒掉大約300卡路里,會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但是,在開始之前,你必須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,以避免自己因為運動不當導致受傷。 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一雙好的跑鞋,才能夠保護你在運動的同時,不增加身體的負擔喔! 跑步需要特殊的跑步鞋子,出於安全考慮,跑鞋真的很重要。 當你的腳著地時,它們可以幫助你的身體緩衝撞擊的衝擊,也會讓你跑得更舒服,甚至可能讓你走得更遠。 新手選鞋三部曲    一、確定跑鞋的使用場合   你想要在怎樣的場地環境進行訓練?這將決定了你挑選跑鞋的類型。 跑步的鞋一般分為這麼幾種:  1.慢跑鞋 :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準備的。全力注重保護,避免用戶運動傷害,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。特點是重、保護完善,不同身體特徵、不同跑道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系列型號。   2.性能訓練鞋 :為專業、半專業長跑運動員準備,賽道訓練專用。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,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,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。  3.馬拉松鞋 :僅為馬拉松準備的鞋,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。輕到幾乎沒有重量,保護性能極差,壽命極短。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,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。 二、確認我們可以實際測量到的定量參數 : 包括了腳長、腳圍和體重 腳長、腳圍和體重這三個元素,決定了我們鞋子的尺碼還有鞋子的承重能力。  最好的試鞋時間是在傍晚,腳經過一天的站立行走,會比較腫脹,所以能選到對你來說比較舒服的鞋子。  穿上平時運動時會穿的襪子去試穿鞋子,因為太厚或者太薄的襪子都會影響穿運動鞋時的合腳性,鞋子穿好之後,需要空出大約1~1.5公分(塞得進一根指頭)的空間,並讓五個腳趾頭都能活動。綁好鞋帶之後,確定腳背沒有受壓迫而不舒服。  另外, 測量體重是考慮到鞋子的避震功能 。一般來說,男性體重超過75公斤、女性體重超過60公斤,就需要更審慎的評估鞋子的避震功能,以免給膝蓋帶來傷害。 三、確認一些和跑步習慣有關的定型參數: 包括了足弓類型、足部是否有外翻情形  這個部份通常是新手們最不了解的步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