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路重心放腳尖:不知不覺練腹肌,腰椎骨盆沒毛病!

    治療後,許多患者會問我有甚麼動作不能做,以免壞習慣又把身體結構弄壞。我對患者很少會要求這個動作不能做、那個食物不能吃……之類的,連酒我都不禁,只禁精緻糖類,畢竟我的哲學是「健康的人體是為了享受人生,而非犧牲人生以成就健康」。但真的要提出建議,我會說「重心放腳尖走路」。

    有趣的是,當我對A先生提出這個建議時,隔壁床的大哥就跟著聊「有當兵受過傘訓的就知道,傘兵着陸絕對被提醒要用腳尖,絕不能用腳跟!」

    我立刻被引起了興趣,畢竟我是從人體力學結構出發,以及我的武術老師教導才得出這結論。一請教之下,原來是曾經待過蛙人部隊的前輩。

    前蛙人大哥接著分享一些小故事,以前老芋仔(外省籍)士官長在訓練戰技時,都會要兵跑步要用腳尖跑,腳跟不能着地,不然會反震傷腦。

    我一聽點頭稱是,果然天道不獨祕,即使各自經歷不同經驗,但相同的人體通常能得出相同的答案。我分享從結構是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的。

    腳跟不是不能碰地,而是「不能先碰地」。因為每個關節有1.消解,2.引導 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。大家先記得這些重點,明天我們會詳細講解。

    照片是我的皮鞋,看文章的您們,鞋底絕大多數都是鞋跟外緣磨損吧!日前我送去補鞋,鞋匠說,幾乎很少收到鞋跟沒磨損,都是磨腳尖的,所以只幫我在鞋尖補了兩個鐵片。

皮鞋鞋底可看出多是腳尖處磨損

但既然腳尖這麼重要,大多數人為何會選擇用腳跟呢?
有人可能會問,阿銘師,我穿高跟鞋總可以了吧? 
阿銘師說,重心放腳尖可以練腹肌,真的假的?

【腰傷與腳跟的關聯】



    為何早期軍中會教導,腳跟先着地會震傷腦子。而許多民眾會疑惑,自己或許從未有摔傷或粗重工作(除非忘記),卻腰椎骨盆毛病一堆,從結構力學可以這樣解釋。

    人體每一個關節有1.消解,與2.引導 地面反作用力的功能。

    先說消解,當走路落地的是腳尖(趾)時,反作用力會從腳趾經由腳踝-膝蓋-髖-薦髂……一路吸收消解。

    這時腳掌反而會像是整個腳掌平貼地面,但是腳尖會比腳跟先着地,讓腳趾先抓地後,腳跟才溫柔地放地面。

    但如果重心放腳跟,反震的作用力會少了腳踝關節的彈性消解。可別小看少一個關節而已,多出的壓力很可觀。

    但重點反而是「引導」。腳尖在前,腳跟在後,所以重心在腳跟的作用力,容易經由一連串力線傳遞,作用在同樣位於軀幹的後側,也就是「脊椎」的硬脆、骨性結構。假設您用腳跟先着地去跑步,每一步路,地面反作用力「痛毆」您的脊柱骨盆。

    而重心偏向腳尖,力線會作用在同樣位於身體前側的「腹肌」。每走一步路,地面反作用力會一直刺激您的腹肌筋膜,還達到日常生活鍛鍊的效果。重心放腳尖,人體為了保持平衡,會命令你隨時使用到腹肌。

    所以為何現代人也沒做粗重,還容易足底筋膜炎、腰椎間盤突出、薦髂關節磨損、腰椎小面關節磨損……,肚子還一直癡肥。

結論是,
  • 重心放腳尖(前),反作用力在腹肌(前)
  • 重心放腳跟(後),反作用力在脊椎骨盤(後)
好腳尖,不用嗎?

【前足發力】



    有位長期追蹤阿銘師文章的臉友來就診,與我分享她讀了use your toes後,自己嘗試用腳尖走路的感覺。她說,加入腳尖用力的步伐,走了十來步就全身發熱,好像慢跑了一圈操場。

    我說「對啊!所以文明人才會自動選擇用腳跟(重心)走路啊。」

    我們將腳掌分為前足、中足、後足跟三個部分,將重心往腳尖移動(正確應該講前足,先講腳尖比較好理解,是過度期),用腳趾抓地去走路,是動物與生俱來的力學生理。所以剛學步的孩子、自然界有趾頭的動物……都是善用腳尖去發力讓自己啟動力量的。

    使用前足所引發的系統性結構,其實最具爆發力,而且可吸收較大的反震力量,會自然用到腹部肌群;相反的也最耗能量,容易累,容易燃燒脂肪。所以我說文明人,尤其是穿上鞋子的文明人,自然選擇用腳跟這種比較省能量的模式。而頂尖的運動員,為了同時兼顧良好的運動表現,以及承擔相繼而來的強大反作用力,會自然使用腳尖的前足模式,比如費德勒、泰森、李小龍……。 

    阿銘師教的腳尖走路方式,示範影片會製作後分享,其實看起來更像「腳掌幾乎平貼移動」,有別於「腳跟為重心」的移動。發力啟動要用前足,至少中足。

    與兩位朋友聊起重心的問題,一位是醫學中心的復健科主治醫師,一位是國家隊的隨隊運動治療師與訓練師。復健科的朋友發現,重心放前足,會自然用到核心肌群去平衡。訓練師朋友訓練的重點,也在運動員發力時應用前足發力,諸如跑步與跳躍。

    您可能會問,我們一般人不如運動員訓練有相應的訓練肌力去保護,貿然模仿用前足發力是否會受傷?而且跑步與跳躍這種高強度的動作才需要預防反震吧,走路而已需要嗎?

    所以阿銘師建議從走路開始練習就好,不用一開始就挑戰跑步跳躍。而且走路這種看似反作用力小的行為,也別忽略其日積月累的影響,尤其是在我們沒按照人體使用手冊時。

    前足發力的穩定性與爆發力,是動物與早期人類的用力方式,具有爆發力與防護力。如果不這麼做,除了運動員難以發揮最佳表現,狩獵時期的人類祖先可能也捕不到獵物,可能就難以生存。文明時期許多人坐在電腦與會議桌前就能混口飯吃,但文明人就容易有文明病。

    心智要往靈性發展,肉體要回到野性發展。



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
瞭解更多:utwo.com.tw









作者簡介:黃獻銘中醫師,明悅中醫診所院長、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、高雄市立中醫醫院醫師、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,醫師國考榜首,中醫西醫雙執照醫師。FB: 中西醫師黃獻銘

資料來源: https://www.everydayhealth.com.tw/article/21985/3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腳痛讓你寸步難行?觀察疼痛位置,專家告訴你哪些習慣要改!

後跟痛≠足跟痛!足踝專科名醫教你拯救腳跟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