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手抖,是得了巴金森氏症嗎?



    一位20歲女性由母親陪著來門診,因為她祖母最近被診斷出來有巴金森氏症。而她自己最近一年來拿杯子或夾菜時也會有點手抖,很擔心自己遺傳了祖母的巴金森氏症。

    問她祖母的手抖是否與她一樣?她想了一下說,祖母的比較嚴重,坐在那裡右手就不停的抖,在挾菜時手反而不抖。走路動作也都較慢。這就對了!這位小姐是動作性手抖,而不是像她祖母的休息性手抖。她走路快速,動作也靈活,所以她並沒有巴金森氏症。大部份的巴金森氏症是不會遺傳的,只有約5%的巴金森氏症會遺傳,而且發病年齡也較一般散發性巴金森氏症年輕。

    手抖是神經科最常見的不自主運動,一樣是手抖卻各有不同的意義及症狀。一般以手抖在何種情境下出現,可分為:

1.休息性手抖(restingtremor)

    休息性手抖是雙手處於休息狀態時,通常是放在膝上時,規律性的顫抖,有時腳也會有休息性顫抖,主要見於巴金森氏症患者。但是長期使用某些抗精神藥物時,也會造成休息性手抖等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。

2.動作性手抖(actiontremor)

    動作性手抖是手在做動作時(比如拿筷子、挾菜、寫字等)時發生的手抖。最常見的動作性手抖是原發性手抖(essentialtremor),通常由一隻手開始,逐漸另一隻手也會顫抖,而且隨著年齡而變嚴重。約0.3∼1.7%的人有此種手抖,所以是很常見。其中約一半是遺傳的,為自體顯性遺傳,其發病年齡則在15歲左右,男女罹病率相同。有時連頭、頸、臉、下巴及聲帶也會顫抖。動作性手抖如果不嚴重,不影響生活或工作時,不用服藥。

   但如果嚴重時,則服用藥物(如乙型阻斷劑或某些抗癲癇藥物)可以控制病情,但不能根治。有趣的是有些手抖在喝酒後會暫時減緩或消失。



3.姿勢性手抖(posturaltremor)

    姿勢性手抖其實也屬於動作性手抖的一種,只是它是在雙手維持某一個姿勢(通常是雙手向前舉)時才發生的手抖。正常人在肌肉疲勞、緊張、焦慮、害怕、興奮時也會發生此手抖,此時稱為生理性手抖。但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酒精中毒、某些藥物(如支氣管擴張劑)也會造成姿勢性手抖,這種情況加以治療是會進步或痊癒的。

4.意向性手抖(intentiontremor)

    意向性手抖是手在指向目標時發生的手抖,最常見的是以手指碰鼻子時,在將碰到鼻子前會顫抖而碰不到,主要見於小腦病變。
診斷病人手抖時,要看主要的手抖是何種型態為主,比如動作性手抖太嚴重時,也會有輕微的休息性手抖。而巴金森氏症逐漸嚴重時,除了休息性手抖,也會有輕微的動作性手抖。

    手抖的治療要有效,就要靠正確的診斷。我請這位小姐在紙上畫一圈一圈的螺旋圈,顯示有顫抖,但不嚴重。因為她的工作並不需要很精細的手指動作,我就告訴她目前不用吃藥,如果以後很嚴重,再來看醫生就可以了。



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
瞭解更多:utwo.com.tw

資料來源: 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4274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腳痛讓你寸步難行?觀察疼痛位置,專家告訴你哪些習慣要改!

後跟痛≠足跟痛!足踝專科名醫教你拯救腳跟痛

腰酸背痛?「躺姿扭轉式瑜珈」伸展背部和脊椎還能釋放壓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