鴨母腳、高弓腳、中庸腳…3種腳型選鞋技巧



走路對血壓、心臟、血液循環、膽固醇、血糖、肌肉、骨頭、內分泌、新陳代謝、情緒、反應力、平衡力和協調力都有功效。然而,每一步對腳和膝關節也都產生不小的壓力。走得愈快,腳和膝關節的壓力就愈大,腳跟所受的地面撞擊力也愈大。

腳跟離開地面的剎那,腳部因為加速,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體重的兩、三倍。腳趾離開地面後,小腿後面的肌肉才得忙裡偷閒,可是,小腿前面和側面的肌肉又得開始做工了。所以,經常有人在走了一小段時間後,就開始哀爸叫母,嚷嚷著腳痛腿痠、膝蓋和腰背痛。除了找出可能的身心因素、加強足部和腿部伸展與肌力訓練之外,還得穿上合適的鞋子。

挑選任何鞋子前,得先了解自己的腳,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。就像臉孔一樣,不管漂不漂亮、味道如何,沒有一雙腳是完全一樣的,連自己左右兩邊也都不完全對稱。從基本的構造上來看,腳可歸納成以下三種:

一、鴨母腳

二、高弓腳


三、中庸腳


鴨母腳也就是扁平足或低弓足。超級扁平足的人走起路來會內旋,也就是兩邊的膝關節骨向內轉,好像兩隻鬥雞眼在怒目相向。造成膝關節相碰,關節靱帶鬆弛,腿部肌肉、關節和韌帶受無妄之災,走路時承受較大的負荷。扁平足的人所穿過的鞋子內側磨損會比外緣明顯。
因此,扁平足的人要選擇鞋底較硬,周圍支撐能力高,鞋底不太厚的款式,才能給腳提供較多的穩定性,或在腳底放置訂作的醫療鞋墊來改良走姿。

高弓足的人走路和扁平足的人相反,他們的兩腿多外旋,腳踝和膝關節壓力比較大。所以,高弓足的人所穿過的鞋子外側磨損比較明顯。

高弓足的人應選擇鞋墊比較軟、彈性大、鞋底厚的為主,才能減緩衝擊力量。

中庸腳就是平常的標準腳型,通常見到的鞋子都是為這種腳製造的,所以選擇性就大,穿起來只要舒舒服服,大概就對了。

挑選鞋子的方法

一、有鞋帶。因為鞋子會愈走愈寬,如果沒有鞋帶綁起來,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時就變成了赤腳。

二、大小適中。以腳在鞋內不會鬆動、不難受,還要有被保護和支撐的感覺為原則。

三、鞋子四周要有足夠的支撐力,尤其是中後方。因為腳跟著地後、整隻腳著地前,腳踝有內旋的動作,所以內側需要有足夠的支撐才不會導致腳痛、小腿痛。

四、前端要留大約一公分的空間給腳趾。免得在走路時,腳趾會窒礙難行。

五、寬度要適中。鞋子太寬,走起來像在開船;鞋子太窄,走起來像是個纏足婦人。

六、踝關節的部分,以不會磨到足踝的高度為準。踝關節的部分太低,就變成了拖鞋。

七、鞋後跟不能太軟,才能給腳跟及腳踝必要的支撐。鞋後跟需要有些彈性才能避震,讓腳在著地時有些緩衝作用。否則,腳跟每一次觸地的撞擊力會經由腳踝、膝蓋、大腿、骨盤、脊椎傳到腦袋上,造成這裡痠、那裡痛,甚至無緣無故地把自己搞到腦震盪。此外,鞋跟不要超過兩公分高。

八、鞋底不能太軟,也不能太平。太軟的鞋底沒有保護作用,容易使腳底的筋膜受傷,也使大腳趾底下痠痛。穿著完全平底的鞋子走起路來,小腿的肌肉和腳踝上的阿基里斯腱會繃得太緊,走不到幾步路就產生痠痛。
也就是說,走路的鞋跟必須有些高度,大約是一、兩公分,走起路來,小腿肌肉和阿基里斯腱才不會鬧脾氣。試穿時,一手抓鞋頭,一手抓鞋跟,把鞋子像扭毛巾一樣扭兩下。
如果感覺像一團溼麵粉,沒有一點兒反抗力,那只鞋子就不及格。如果扭起來就像一根木頭,也不及格。必須有些彈性和伸縮性才好。

九、 一般人的兩隻腳都不大一樣,也不一樣大。原則上,在選鞋子時,要以比較大的那隻腳做標準。

十、晚上試鞋穿比較準。一般人的腳在晚間都比早晨大,所以試穿新鞋最好在晚上,尤其是工作了一天之後。

十一、訂作的鞋墊可使足心更舒服。

十二、選好了鞋後,先在鞋店裡走走看,假如穿起來合適、舒服,也通過了以上的測試,就可以開始討價還價了。

鞋子的保養

最少擁有兩雙走鞋,不要一鞋到底,幾雙鞋換穿,讓鞋有足夠時間透氣、除臭。脫下後先放在陰涼處透風,不要用吹風機或讓陽光曝曬,免得變型。 皮鞋在初次穿前,先噴上一層防水護膜。

大山度關心您的每一步
瞭解更多:utwo.com.tw

資料來源: 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ook/bookTopic.action?nid=248utm_source=chinatimes&utm_medium=referral&utm_campaign=chinatimes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腳痛讓你寸步難行?觀察疼痛位置,專家告訴你哪些習慣要改!

喝不喝牛奶沒關係!6大原則吃足鈣質

關節痛看哪科?醫師一次說明白骨科、復健科、免疫風濕科怎麼選